摘要: 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,与《连山》《归藏》并为“三易”。一说《连山》《归藏》皆为《周易》的衍生物。至秦汉时,《连山》《归藏》都已失传。 [49]汉武帝时,《周易》和《易传》被称为《易经》,或直接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医学三字经》是一部清代陈念祖撰写的医学启蒙性、普及性著作,刊行于1804年。全书采用三言歌诀的形式,主要根据《内经》等经典医籍,吸收各医家重要论述,并结合个人体会进行小注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香奁润色》,明代胡文焕所编纂,收录于《寿养丛书》。本书辑录了当时大量的美容保健方,集美发、白面、玉容、驻颜、白牙、润唇、美手、香身等方法于一书,总结了明代之前的美容保健方法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芦根又称芦茅根、苇根、苇子根、芦头。是一种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.的根茎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灵药秘方》为蒲东方士师成子于康熙初年所作,书中记载道家治病所用丸散丹剂方药的适应病症,制药,用药方法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汤液本草》由元代王好古撰于公元1238~1248年,至元十七年(1280年)补充若干资料。王好古以本草、汤液(经方)为正学,故撰此书。上卷为药性总论,中下两卷记载242种药物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卫济宝书》,论治中医外科痈疽专书,1卷。宋代东轩居士撰,成书于南宋乾道六年(1170)以前。原书已佚,今本辑自《永乐大典》,分为2卷。上卷论述痈疽证形,列五发(癌、瘭、疽、痼、痈)图说及用药原则和内外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苏沈良方》,一名《内翰良方》或《苏沈内翰良方》,为北宋沈括所撰的《良方》与苏轼所撰的《苏学士方》两书的合编本,刊行于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,原书十五卷,现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,差异较大。本书除记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仁斋直指方》,26卷。南宋杨士瀛撰。书名“直指”出于杨氏自序“明白易晓之谓直,发踪以示之谓指”。又名《仁斋直指》《仁斋直指方论》《(杨氏)直指方》《杨(氏)仁斋直指方论》等。本书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,兼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周慎斋遗书》即《慎斋遗书》,十卷,明代周慎斋门人整理记录。书中论述反映出周氏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,但也杂有“妖媚”等缺乏科学性的内容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伤寒舌鉴》,舌诊著作,1卷。清·张登撰于康熙七年(1668年)。乃取《观舌心法》删繁正误,摘录其中有关伤寒舌象120种,参入其父张璐部分治案及作者个人经验汇编而成。所述舌象归纳为白胎舌、黄胎舌、黑胎舌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成方便读》,医方著作,四卷,清·张秉成撰。刊于1904年。本书汇编古今常用成方290余首,分为补养、发表、攻里等21类,每方编成七言歌诀,并详释病因、方义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沈氏女科辑要》妇产科著作。又名《女科辑要》。2卷。清沈尧封(又彭)辑。刊于道光三十年(1850年)。此书共分80节,对妇女经带胎产之生理、病理及其常见病证证治论述较全面。书中引用历代医家的有关学术见解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玉楸药解》,黄元御撰,成书于乾隆十九年(公元1754年)。取仲景未用之药,而临证常用的291种,以草、木、金石、果谷菜、禽兽、鳞介虫鱼、人、杂类八部分述。于每药之下,先述其性味、归经、主治;再详论其主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大医马氏小儿脉诊科》,清代佚名撰,儿科类中医文献,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炮炙大法》是明代缪希雍所编撰的医学著作。成书于明天启二年(公元1622年),系在其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所载九十余种药物炮炙内容的基础上扩充而成。由缪氏口授,其弟子庄继光录校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本草述钩元》,医药学著作,杨时泰撰,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(公元1833年)。此书为作者对清·刘若金的《本草述》删繁节要而成。全书分32卷,列水、火、土、金、石、卤石、山草、芳草、隰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