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增订十药神书》以周杨俊最初刻本为底本,增加程永培评注、陈修园详注、林寿萱歌括、潘霨眉批。
《十药神书》,元代葛乾孙辑,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治疗劳损吐血的专著,其病症大体与现代医学的肺结核病相类似。因其疗效确切可靠,得到了明清医家的推崇,并在临床广泛应用。《十药神书》卷帙不多,方共十首,以天干次序排列为甲字十灰散、乙字花蕊石散、丙字独参汤、丁字保和汤、戊字保真汤、己字太平丸、庚字沉香消化丸、辛字调肺膏、壬字白凤膏、癸字补髓丹。用以专治肺痨吐血之症,循序渐进,每有一方之效。唐宋以来,对肺痨病尚未有系统完整的治法,《十药神书》问世后,确立了一套可以遵循的治疗法则。
作者简介:
葛乾孙(1305~1353年),字可久,元代。江浙官医提举葛应雷之子。未冠时,好击刺战阵之法,后折节读书,却入试屡败,于是弃绝仕途,转而继承家业,研习岐黄之术。其父取医书授之,他稍治辄精,且兼通阴阳、律历、星命。为人治病,常见奇效。因此他名重南北,与当时浙江义乌名医朱丹溪齐名。相传,葛乾孙曾路遇一人,极明医理,精通方脉,授秘方于他,以后他用以治劳损吐血,活人无数。晚年,葛乾孙将异人所授之方,整理成书,即为《十药神书》。至正十三年(1353年),葛乾孙卒于苏州,年仅49岁。后人为了纪念他,在五百名贤祠中镌刻他的画像,赞曰:“洞明方术,世业知医。咸池运厄,未究厥施。”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0
收藏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