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解伤寒论
《注解伤寒论》,《伤寒论》注本,10卷。东汉·张机(仲景)著,金·成无已(聊摄)注。书成于金皇统四年(1144年)。为《伤寒论》第一个全注本。其原文之编排,卷1为《辨脉法》《平脉法》;卷2~4为《伤寒例》、辨痓(痉)湿暍脉证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;卷5辨阳明病、少阳病脉证并治法;卷6辨太阴病、少阴病、厥阴病脉证并治法;卷7~10,辨霍乱病、阴阳易、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;辨不可发汗病、可发汗病、发汗后病脉证并治;辨不可下病、可下病脉证并治法;辨发汗、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以及“辨不可吐”、“辨可吐”等。书前除仲景原序外,另有严器之所撰《注解伤寒论·序》一篇。
此书之原文编排,世称成无己本(简称“成本”)。成氏注文较为详明,有不少独到见解,对后世研究伤寒的学者影响很大。
作者简介:
成无已(1063—1156) 宋朝著名医学家,茌平老城人。成是中国最早注释《伤寒论》的医学家,他以《内》《难》经旨来辨析《伤寒论》的医学家。
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,可谓药方之祖,但缺乏理论阐述,未得广泛传播。成无已的《注解伤寒论》,从理论上阐述了各种症状的病机、病变及处方用药,阐明了辨证论治的实质,提示了《伤寒论》的隐奥,增强了理论色彩。他的《伤寒明理论》50论,每一论证,均包括释义、病因、病理、分型、鉴别及不同治法。《伤寒明理药方论》则选取常用20方,每方包括方义、方制、药理、加减及注意事项等。
成无已对张仲景的辨证与方义有所阐发,形成了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。他在中医发展史上,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