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嘴山鸦
基本信息
- 学名:Pyrrhocorax pyrrhocorax
- 目科属:雀形目、鸦科、山鸦属
- 别名:山老鸦、红嘴山鸠、红嘴乌鸦、红嘴老鸹等
- 保护级别: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16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3.1—— 无危(LC);被列入 2023 年《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形态特征
- 体型:体长 36-48 厘米,体重约 250 克,属于中型鸟类。
- 外观:成鸟通体黑色,翅膀和尾有蓝绿色金属光泽。嘴呈红色,细长且向下弯曲,虹膜褐色或暗褐色,跗跖和趾为红色,爪黑色。
- 幼鸟:羽色似成鸟,但光泽不如成鸟,嘴呈灰黑色,虹膜偏红褐色,跗跖及趾为乌褐色。
生活习性
- 栖息环境:栖息于丘陵、山地、平原、沟壑、草甸等,也见于田野、村落、城市园林等人工环境,海拔最高可达 5000 米。
- 觅食行为:常成对或成小群在地上觅食,食物包括沟金针虫、天牛、蝗虫等昆虫,以及嫩芽、果实、种子等。
- 活动规律:大多为留鸟,部分地区种群冬季向低海拔作短距离迁移,新疆地区的为夏候鸟。春、夏季成对活动,秋、冬季结大群游荡。
- 社群行为:配偶在营巢和育雏期成双出行,雌鸟孵卵时雄鸟供食,育雏期双方互相梳理羽毛。非繁殖期结群活动,还会与寒鸦等鸦科鸟类混群,年老或生病时会被后代反哺。
分布范围
- 世界分布:欧洲中南部、西北部,非洲北部,亚洲中部、东部等。
- 中国分布: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山东、湖北、辽宁、河南、陕西、河北、山西、北京、西藏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宁夏等。
繁殖方式
- 繁殖期:4-7 月,低纬度、低海拔地区繁殖较早。
- 筑巢:多在悬崖峭壁的岩石缝隙、洞口等凹陷处,也有在寺庙等古建筑物空隙、屋檐下、房梁上和枯井壁凹陷处筑巢,巢以嫩枝等筑成,内铺兽毛、残羽等。
- 产卵与孵化:一窝通常有 3-6 枚卵,有时 7-9 枚,卵接近白色,钝端有灰蓝、淡紫或黄褐色斑点。孵化期约 17-18 天,雌雄轮流孵化。
附件列表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