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客阁 >> 秃鼻乌鸦 >> 历史版本
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
04-27 22:27 最新历史版本 13971 0 0 修正错误
  返回词条

秃鼻乌鸦

基本信息

  • 学名:Corvus frugilegus
  • 目科属:雀形目、鸦科、鸦属
  • 别名:风鸦、老鸹、山老公、山鸟
  • 保护级别: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16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3.1—— 无危(LC);被列入国家林业局 2000 年 8 月 1 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

形态特征

  • 体型:体长 410-509mm,体重 356-495g,是雀形目体型最大的几个物种之一。
  • 外观:雌雄相似,通体辉黑色,额裸露,嘴长直而尖、黑色,基部裸露、覆以灰白色皮膜。上体具铜绿色金属光泽,下体乌黑色或黑褐色,喉部羽毛呈披针形,具绿蓝色或暗蓝色金属光泽。
  • 幼鸟:幼鸟和成鸟相似,但通体暗黑色无光泽,额与嘴基不裸露,鼻孔被覆有刚毛。


生活习性

  • 栖息环境:主要栖息于低山、丘陵和平原地区,尤以农田、河流和村庄附近较常见,晚上多栖于河岸和村庄附近的树林中。
  • 食性:杂食性鸟类,食性很杂,食物包括垃圾、腐尸、昆虫、植物种子、青蛙、蟾蜍等。
  • 活动规律:常成群活动,冬季也和其他鸦群混合成大群,有时集群多达数百只甚至近千只。进食及营巢都结群,常与寒鸦混群,取食于田野及矮草地,常跟随家养动物。


分布范围

  • 原产地:阿富汗、阿尔巴尼亚、奥地利等欧亚大陆国家。
  • 引进:新西兰。
  • 游荡:阿尔及利亚、格陵兰、冰岛、约旦、科威特、黎巴嫩、马耳他、中国台湾等地。


繁殖方式

  • 繁殖期:4-7 月,也有早在 3 月中旬即开始营巢。
  • 营巢:通常营巢于林缘、河岸、水塘和农田附近小块树林中,有时也在城镇公园、庙宇和村庄附近高大树上营巢,巢多置于高大乔木的树杈上。雌雄共同营巢,营巢时间较长,有的长达一个月左右才筑好巢。
  • 产卵与孵化: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,每巢产卵 5-6 枚。卵天蓝色、浅绿色或蓝绿色,被有褐色、黄褐色、黑褐色和灰色深浅两层斑点。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,孵卵由雌鸟承担,孵化期为 16-18 天。
  • 育雏:雏鸟晚成性,雌雄亲鸟共同育雏,经过 29-30 天的喂养,幼鸟即可离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