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字母顺序浏览: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
搜索“TAG:中医古籍”找到相关内容500篇,用时0.028270秒
摘要:《子午流注说难》是吴棹仙编著的一部针灸类著作。本书首为子午流注环周图及其介绍。后分上、下两卷。上卷本输穴说难,介绍子午六十六穴、别络十二穴、下合穴三穴共八十一穴,每穴设部位、证治、针灸、按等项,后附穴位图谱;下卷介绍与子午流注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针灸手法,并有医案七则。书末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。全书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灸法秘传》是一部清朝针灸学著作,清·金冶田传,雷少逸编,刊于1883年。一卷。内容有正面(穴)图,背面(穴)图、指节图、灸盏图、灸药神方、灸法禁忌,全书主体部分为中风、尸厥应灸七十症的灸法取穴。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法。书中将特制的药艾放入银质的“灸盏”中进行灸疗的方法,具有一定的特点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针灸集成》,针灸著作,又名《勉学堂针灸集成》,四卷。清.廖润鸿撰,刊于1874年。卷一论针灸法、禁针灸穴、别穴、要穴、奇穴、针灸禁忌时日等;卷二论骨度法及诸病针灸法;卷三~四为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。本书引用了大量针灸文献,同时也有许多个人见解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针灸逢源》,针灸著作,六卷。清·李学川撰。刊于1817年。卷一二“灵枢经文”、“素问经文”。系节录《内经》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;卷三“群书汇粹”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;卷四“经穴考证”;卷五为各病症针灸取穴;卷六为各科病候及药物处方。全书旨在摘要汇集历代针灸文献,而作者本人并无甚发挥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刺灸心法要诀,针灸著作。八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九~八十六)。清太医院编。刊于1742年。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,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。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、十二经井,荥、俞、经、合、原、络穴、八会穴及经脉流注;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;卷八十一~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;卷[阅读全文]
摘要:针灸专著,又名《针灸大全》,10卷。明杨继洲(济时)撰,刊于万历二十九年((1601年)。杨氏根据家传《卫生针灸玄机秘要》(简称《玄机秘要》),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,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。卷1首载仰、伏人周身总穴图,针道源流,次载《针灸直指》,包括选自《内经》《难经》17篇有关针灸论述;卷2为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杨敬斋针灸全书》,针灸专著,二卷,又名《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》。本书题署作者为陈言,但据书名或为杨敬斋所作。刊于1591年。该书内容丰富,在文献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。本书系根据朱鼎臣《针灸全书》改编,同时参考了徐凤《针灸大全》并重新分卷,还收录了《针灸捷径》所载的处方图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针灸素难要旨》,明代高武撰写的一部针灸著作,又名《针灸节要》《针灸要旨》。刊于1531年。共三卷。本书系将《黄帝内经》与《难经》中有关针灸理论予以分类汇编而成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针灸问对( 刊于1530年)由明汪机撰,三卷。上、中两卷,主要论述脏腑经络、荣卫气血、针刺诸疾及其方法。下卷,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。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、十二经见证歌、十二经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歌、经穴起止歌、天心十一穴歌,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,以便诵记。本书取《灵枢》《素问》《难经》及诸家针灸之书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针灸聚英》,针灸专著,又名《针灸聚英发挥》,4卷。明·高武撰于嘉靖八年(1529年)。高氏以针灸“诸书于《素问》《难经》多异少同”,乃“取其同,议其异,故以《聚英》名”。卷首《集用书目》,简介明以前主要针灸著作16种;卷1论五脏六腑,仰伏人尺寸,手足阴阳流注,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及其所属经穴之循行及主病,大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针灸大全》,针灸著作,又名《徐氏针灸大全》《针灸捷法大全》,6卷。明·徐凤编于正统四年(1439年)。是一部以介绍针灸资料为主的著述。卷一包括针灸经穴、针灸宜忌及治疗歌诀22首;卷二为《标幽赋》全文及注释;卷三载周身折量法、取周身寸法及全身各部十二经穴位置七言诗;卷四为窦文真公八法流注、灵龟飞腾八法取穴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