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字母顺序浏览: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其他
搜索“TAG:中医古籍”找到相关内容500篇,用时0.016938秒
摘要:《白喉条辨》,喉科专著,又名《瑞安陈氏白喉条辨》。一卷。清·陈葆善撰。刊于1887年。此书系作者将其尚未刊行的原著《白喉订正论》删繁而成。全书共条辨15条,包括白喉的病原、所中经络、辨脉、辨色、手太阴、手少阳、手少阴三经病症治,救误、善后、外治、禁忌等内容。陈氏对白喉的治疗能汇集诸家之长,参酌个人的经验予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喉牙口舌各科秘旨》是清代的一部耳鼻咽喉口齿类中医著作,不著撰者,成书并刊于清光绪五年(1879)。全书分喉部、口部、牙部三部分。喉部为全书主体,论喉痹症、喉症总论、辨喉症经络治法三篇实为全书的总论,论述较详;喉科辨证篇,以咽喉病症为主,还包括口、舌、牙齿诸病症,凡四十三种,具体论述各病症的成因、病机、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喉科枕秘》,2卷。一名《焦氏喉科枕秘》。清代金德鉴(保三)编校,刊于清同治七年(1868)。卷一首载治喉秘法,阐明治喉大法及用药须知,重视对多种喉病的辨证治疗。其次为治喉要诀,详言针灸治疗喉证诸法,强调针灸、外治在喉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,并主张喉证用药须与刀针配合。卷2为喉证应用良方。全书编次较有条理。本[阅读全文]
摘要: 喉科《重楼玉钥》早已盛行于世,习是科者,罔不奉为圭臬,不知更有精当切用之续篇在也。本书为歙县郑氏秘藏,盖郑氏之喉牙科名垂数世,皆得力于此。且正编为仆人窃出,流传于世,故续篇益加重视。同治初年,周君邦彦,以数十青蛈得于旧书摊,以非专科,赠诸章社友之尊甫,亦无暇流览,洎媳患科险症,采用本书中方而愈,始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重楼玉钥》,喉科著作。2卷。道家以咽喉为“十二重楼”,故名。为清代郑梅涧(宏纲)约撰于乾隆年间,后其子郑承瀚加以补充。初刊于道光十八年(1838年)。上卷列咽喉说,郑氏认为喉证病因外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,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。诊察喉科疾患,须以阴阳为纲,观其面色、识其标本虚实而予辨治。并分别论述36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银海指南》又名《眼科大成》,四卷,为清代顾锡于1807年所著。该书论述眼病的病因病机非常精辟而又详尽称著,被誉为“眼科之指南,医林之圭臬”。论及全身病兼目疾又是该书的一大特色,其学术理念对后学深有影响。全书收集眼科医案180余则,其中治翳验案80余则,是书之卷四汇集大量医案,其案例之多,在中医眼科史上是空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目经大成》,眼科著作,3卷。清代黄庭镜(燕台)撰于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。书中首列五轮八廓、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、六淫七情等医学理论及开、导、钩、割、针烙、金针拨内障等治疗技术;次论眼病之12病因及81症;又次则详列证候,阐释病机;终则指明治法,或附案例以证己说。全书病因脉治、纲目井然。最后部分仿明代张景岳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喉科指掌》,6卷,清代张宗良(留仙)撰。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。卷1列咽喉大纲,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、寒、火、湿、毒主论;次述喉舌分经,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。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,较切于实用。卷3至6为咽喉诸疾,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。书中附有插图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医宗金鉴》一书是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编纂的一部国家级大型综合论著,于公元1742年刊行,其中《眼科心法要诀》眼科著作。即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。2卷。清吴谦等编纂。此书首述眼的生理、病因、病机。次论多种急慢性内、外障眼病的形状、病因及治疗。编写内容大部分取材于《眼科龙木论》补遗部分增入“能近怯远”等1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一草亭眼科全书》是邓苑创作的眼科类中医著作。据清同治十年《青江县志》载顺治八年(1651)邓苑举于乡,选河西令,解甲归田,杜门谢客,撰为是书,故其书约成于清初。清光绪八年(1882)胡芝樵将本书与《异授眼科》合刊,称《启蒙真谛》。本书先列目论、目议,介绍眼科基础知识,继述内障、外障证治。外障列四十六症,多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眼科阐微》,眼科著作,4卷。清代马化龙(云从)撰。本书论述多种眼病,方论俱备。卷一为医论,阐述眼的生理、病理、眼病辨证施治原则等;卷二为老年眼病和孙真人眼科72症秘诀及其治法等;卷三至卷四介绍时行眼症及妇人、小儿眼病的辨证治疗。后附常用眼科外用、内服方剂及外用药的制用法等。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