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外科证治全书》,5卷。清代许克昌、毕法合撰,刊于清道光十一年(1831年)。前4卷将外科病证分为发有定处和发无定处两类,详述阴阳、脏腑、经络及内景证治、外因杂伤证治等。卷5为外科常用治法,包括针、砭、灸、熨、药物方剂和中毒急救。本书有方有论,内容较为丰富,切于临床实用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 《伤科汇纂》,伤科著作,12卷。清代胡廷光(晴川)辑于嘉庆二十年(1815年)。全书分44门,列各类理伤方药1000余首。本书以理伤手法贯穿全书,自成系统且井然有序为其特色。除广列诸方外,强调在伤科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,并详论伤科本草之临床应用规律。本书选辑精要,类分合理,堪称治伤之大全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 《伤科补要》,伤科专书,4卷。清代钱秀昌(松溪)在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基础上,结合平日治伤经验纂辑而成,撰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。卷1为人身大体解剖与各部穴位图;卷2收有主要部位的骨与关节损伤手法治疗36则;卷3至4载常用理伤方药137首,后附常见病急救法。主张治伤必须明脉理,脉证合参。书中并首次记述了[阅读全文]
摘要: 《疡科心得集》,外科著作,7卷,包括《疡科临证心得集》3卷,《疡科心得集方汇》3卷,《景岳新方歌》1卷。清代高秉钧撰,刊于嘉庆十年(1805年)。计有医论104篇,方260余首。高氏秉承《内经》理论,阐发外证实从内出之旨,并将温病学说融会于病因、病机、诊断、治疗中。书中以人身上、中、下为序编次诸证,强调发病部位与[阅读全文]
摘要: 《疡医大全》,中医外科著作,清代顾世澄著,40卷,成书于1760年。汇集了自《内经》以下历代外科著述,并附以顾氏按语及经验方药,分类编纂而成。此书广搜博采,资料丰富,辨证精详,施治准确,图文并茂。除了药物治疗之外,还介绍了多种手术疗法,对麻醉、手术步骤、缝合止血、术后护理等,分别做了介绍。是清代重要的外科[阅读全文]
摘要: 《外科心法要诀》,16卷,即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六。清·吴谦等撰。以《外科大成》一书为基础,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。其中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;卷六十二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;卷六十三至卷七十一分论头、面、项、背等全身各部的外科病症;卷七十二至卷七十四为发无定处(全身性)的外科和皮肤科[阅读全文]
摘要: 《杂病心法要诀》书名,5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),为清代吴谦等撰。重点论述内科杂病(包括中风、类中风、虚劳、痹证、痿证、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)的证治。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,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。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