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《医学正传》,综合性医书,又名《医学正宗》,8卷。明虞抟(天民)撰于正德十年(1515年)。书前列“医学或问”50条,阐发前人“言不尽意之义“。其学以朱震亨为宗,而参以张机、孙思邈、李杲诸家之说,各选其方之精粹者,次于丹溪要语之后。并参以虞氏家传经验、临床体会及学术见解,对经典著作以及前辈医学家许多论点做了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推求师意》,医论著作。二卷。明·戴思恭撰。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、病理、证脉、治法等,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,予以推求发挥,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。本书原无刊本。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,题名《推求师意》,并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,编入《汪石山医书八种》。现有明刻本 、清刻本、石印本等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》,分两部:《秘传证治要诀》和《证治要诀类方》,均系明代医家戴原礼撰著。前者十二卷,分十二门,列若干病证,详述病因、病机、症状、治则、治法及治验等。后者四卷,根据前述病证列出所用方药。其中汤类方167首,饮类方36首,散类方104首,丸、丹、膏类方135首。二书互为参阅,有证有方,便于临床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玉机微义》,五十卷(两淮盐政采进本),明徐用诚撰,刘纯续增。书成于1396年。全书以内科杂病为主,分门详述,有论有按,证方俱备。徐氏原著撰于洪武初(1368),书名《医学折衷》,立论以《内经》为本,旁采金元诸家学说以阐析中风、痿证、伤风、痰饮、滞下、泄泻、疟、头痛、头眩、咳逆、痞满、吐酸、痓、疠风、风痫、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医经溯洄集》,一卷,元·王履撰。全书共有论文二十一篇,对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伤寒》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,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,其中“亢则害,承乃制论”就是根据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的精神,阐发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,并以这一原理来广泛地讨论病理和治疗的原则问题。又如“伤寒立法考”和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丹溪心法》是元代朱震亨著述、明代程充校订的一部综合性医书,共五卷(一作三卷),刊于1481年。该书并非朱氏自撰,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。明初的两种刻本(其一,景泰年间杨林玉收集本书流行之遗稿予以刊行;其二,成化初王季献增加一些附方,重刊于西蜀)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,程氏为了尽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金匮钩玄》,综合性医书,三卷。元·朱震亨撰。明·戴元礼校补。卷一、二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;卷三为妇人、小儿病证。分证论治,条理赅括,词旨简明。朱氏倡阳常有余、阴常不足之说,治法以补阴为宗,复长于治郁,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。戴氏所补订的内容,亦颇精当可取。因避康熙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局方发挥》,元代朱震亨著。朱丹溪所处的时代,《和剂局方》依然盛行,医者滥用辛热燥烈药物造成伤阴劫液之弊者仍很普遍。丹溪目睹现状,潜心研究,深有所得,而著《局方发挥》一书。其中列举诸证,剖析误用辛热之害,并指出对阴虚血少之人所伤尤甚,对纠正时弊起了很大作用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格致余论》,一卷,元·朱震亨撰。成书于元至元七年(公元1347年),因“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”而得名。为朱氏的医论集,其著名的“相火论”“阳有余阴不足论”等俱载于此书,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,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,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,列色欲、茹淡、饮食诸论,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。在杂病论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医学发明》,元·李东垣撰,其弟子罗谦甫刊行于元延祐二年(1315年)。每篇均以经文的论点为标题,并注明出处,如《针经》《素问》《难经》等。而后探本求源,加以论证,发挥经义,并列方七十余首,总以温补脾胃为指归。本书充分体现了东垣学说的成就,且切合临证实用,是东垣著作中别具一格的重要著作。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