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《外科大成》,外科著作,4卷。清代祁坤(广生)撰于康熙四年(1665年)。卷1总论疮疡等病诊治要点和常用方;卷2~3为分治部,按头面、颈项、腰背、胸腹等身体部位分述多种外科病证之证治,间附验案;卷4列述不分部位(全身性)之大毒、小疵及小儿疮毒证治。此书辨证详明,治法丰富,是中医外科重要参考书。清代官修《医宗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理虚元鉴》是明汪绮石撰医书。二卷。该书是一部中医虚劳证治专著,该书理法方药俱备,文字简要而重点突出,对虚劳的病机阐发、论治大法和预防措施都子成体系,对中医虚损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其对虚劳病机的认识,对虚劳辨证、审脉、立法、制方、选药的独特见解,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慎柔五书》,书名。五卷。明·胡慎柔撰。初刊于1636年。现存系经清·石震校订本。内容包括:师训第一,医劳历例第二,虚损第三,痨瘵第四及医案第五,共五篇,具有丛书性质。其内容以内科虚损类疾病为主,兼及其他杂病的证治。其学术思想系本李杲《脾胃论》学说,其治疗方法亦以保护脾胃为主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红炉点雪》为明代医家龚居中所撰的一部论述痨瘵的专著。原名《痰火点雪》,所以取名为“痰火”的原因,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湖南梁学孟(仁甫)的《痰火撷门》,龚氏解释痰火的定义说:““夫痨者劳也,以劳伤精气血液,遂至阳盛阴亏,火炎痰聚。因其有痰、有火,病名酷厉可畏者,故今人讳之曰痰火也”,后人据书前邓志谟题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外科正宗》,明·陈实功著,成书于1617年,全书共4卷157篇。对痈疽、疔疮、流注、瘰疬、瘿瘤、肠痈、痔疮、白癜风、烫伤、疥疮等外、伤、皮肤、五官科疾病,“分门逐类,统以论,系以歌,淆以法,则微至疥癣,亦所不遗”。卷一总论外科疾患的病源、诊断与治疗;卷二至卷四分论外科各种常见疾病100余种,首论病因病理,次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是明朝人王肯堂著的一部中医著作。本书著作于公元 1602 年的中国明朝。本书共一百二十卷,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疠疡机要》,麻风专著。三卷。明·薛己撰。约刊于16世纪中叶。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、变症、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等予以全面阐论和辨析。尤其可贵的是本书收载麻风病治疗验案较多论述病候,条目比较清晰。现有《薛氏医案》本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解围元薮》为专论风癞疾患之专著,又名《癞症秘书》。明代沈之问撰于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。4卷,分风证为36种,癞证14类,并汇集医方249首。卷一对大麻风、蛇皮风、鱼鳞风等三十六风分属六经论述;卷二对十四癞的判别,隶属于心肝脾肺肾胃六经以论治,又阐述预防、饮食宜忌等;卷三、卷四为方药,收载大小轻重方剂二百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外科理例》是中医著名的外科著作,作者为明代著名医家汪机,成书于公元1531年(明嘉靖辛卯年),初刻于公元1533年(明嘉靖癸巳年)。共包括正文七卷、附方一卷,分医论一百五十四门,附方二百六十五首。其辑录宋元明医家关于外科的论述,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,系统阐述外科病证的病因、病机、治则、治法和方药;特别提出“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正体类要》,2卷,明·薛己著,成书于1529年。全书分上下两卷,上卷为正体主治大法、仆伤之症治验、坠跌金伤治验和汤火所伤治验4门,下卷附诸伤方药。全书记载内伤证治19条大法和治验医案65则(85例),方剂71首。书中强调体表脏腑相关,主用八纲辨证及气血辨证,重脉理,轻部位;重内治,反对单纯用手法和外治法;主张平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跌损妙方》,伤科著作,一卷。明代异远真人所著(1523年),是现存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。全书首列“治法总论”,分“穴位论治”和“通用”两大部分;次列“用药歌”、“血头行走穴道歌”、“左右论”及“药中禁忌”以及孙氏(清孙应科)的注论;再根据不同损伤部位分列(全身、头面、身中、脊背、腿足、金疮、通行)七门[阅读全文]
摘要: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