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》,又作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《眼科龙木论》或《秘传眼科龙木总论》,10卷。葆光道人撰,约成书于宋元时代。为选辑宋以前若干医书中有关眼科内容编成。现存较早版本有明万历三年(1575年)刊本、黄刻书业堂本、秦伯未校正本等。卷1~6载列《龙木总论》和《七十二证方论》,每一方论下附以“审的歌”便于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伤寒论阳明病释》,伤寒著作,四卷,清·陆懋修撰。取《伤寒论》阳明病篇原文共78条予以诠释。选集前人有关阳明病的释文287条,参合自己读书心得和临床体会,对阳明证的证治作了较深入的归纳和总结,并提出“阳明无死证”的看法。使仲景“阳明篇”大旨得以彰明而又有所发挥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胎产证治》,明代王肯堂撰,清代岳昌源重订的一本妇科类中医文献,约成书于 明万历三十年(1602)。本书栽怀胎总论、月经总 论、胎前总论、临产总论、产后总论等,并载各门下之病证三十三种,共载方九十六首。其论诸证,纲举目张,简明扼要,推源医理,讲究辨证,通权达变以治,惟求实效是务,为其有异于《女科证治准绳》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伤寒论集成》,日本的山田正珍于1789年撰写的一部伤寒著作,共十卷。作者据宋·高保衡、林忆的《伤寒论》校订本,广泛参阅古今《伤寒论》注本(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),予以辨析、选注、删繁、考订,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药论》是清代沈文彬辑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,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。全书收药二百二十一种,分补剂、散剂、泻剂、血剂、杂剂五门。每门下按功效再分若干类,如补剂又分温中、平补、滋阴、安神,泻剂又分泻火、泻实、泻水、润下、降痰等。每药简述性味、归经、功效、主治及配伍等内容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系统论述诊脉,莫过于清·管玉衡先生所辑《诊脉三十二辨》。全书共分四部分,第一部分是第一辨,为全书大纲。脉者,血气之先也。血气盛则脉盛,血气衰则脉衰。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七辨,系统论及二十九脉理。从基本的浮沉迟数滑涩六脉展开二十九脉,标其所属阴阳并所及病理。第三部分为第八至第十三辨,言及十二经行及所主脉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古今医案按》,清·俞震(东扶)著。十卷。选择历代医案加以按语,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。书凡十卷,按证列目,选辑历代名医医案,上至仓公,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,一千零六十余案。所选医案多出自江氏《名医类案》,对其他医书属立案奇法者,亦间采一二。俞氏通过加按形式分析各家医案。在按语中,对各家的学术思想,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医效秘传》,伤寒温病著作,三卷。原题清·叶桂述,吴金寿校。本书或有人认为是托名的著作,刊于1831年。前二卷以辨析伤寒及伤寒诸证为主,兼论多种温病,俾伤寒温病之辨当有所遵循。并补入《温热论》;卷三列述阴阳升降之理,切脉审证之要;书末附方80首。全书论述较简明,亦颇实用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博济方》,医方著作。原名《王氏博济方》。三卷。宋·王兖撰。刊于1047年。作者原收辑医方7000首,此书系从中选录500余方编撰而成。分为:伤寒、风证、劳证、血证、三焦证治、五脏证治、诸气、诸积、目疾、齿须发以及胎产、经气、疮科、丹药、修制药法等29门。每门之前或有短论,概括该门病证特点和治则。所选各方,多有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