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菉竹堂集验方》为明·罗浮山人(姚太傅)集。全书共分三十门。共分三十门。包括固精、种子、妇人、小儿、诸风、眼目、咽喉、脾胃、疟疾、乳痈、伤寒、黄疸等门,共收400余方。各方均列有主治、方药、用量、配伍及煎服法,并简述治疗效果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医宗说约》,综合性医书。六卷(含卷首一卷)清·蒋示吉撰于1663年。本书系摘录《内经》以降多家医书,分科整理而成。卷首证治总论,记述四诊、脉法、药性、治则;卷一~二内科杂症;卷三伤寒;卷四小儿科、妇科;卷五疡科。各科皆按疾病分类予以阐述,有论有方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》源自《医宗金鉴》,具体作者及朝代无可考。《医宗金鉴》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,于1742年,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,在全国推广,影响巨大。全书共90卷,15个分册。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,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等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医便》,医方著作,二卷(又有五卷本、六卷本,内容相同)。明·王三才辑,刊于1614年。卷首为全书提纲,总述此书大要。全书共选常用效方226首。其后经明·张受孔、姚学颜等重订刊行,并仿此书体例,另辑428方,名《医便二集》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医家千字文》是日本惟宗时俊撰的一本医史类中医著作,成书于日本永仁元年(1293年),1936年陈存仁收入《皇汉医学丛书》。该书主要从中国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,选取医事活动二百五十项。提纲挚领,编成四言两句韵语,详加注释。注文均有出处,利于查核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针经节要》,针灸著作,撰人佚名。约成书于金元之际,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《济生拔萃》中,本书系节录《针经》(即《灵枢》)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。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、十二经流注孔穴(66穴)、十二经是动病所生病,最后为十二经穴治症,分述六十六穴的部位、主治及针刺法等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要药分剂》,十卷。清·沈金鳌撰。刊于1773年。本书为《沈氏尊生书》的组成部分。作者根据宣、通、补、泻、轻、重、滑、涩、燥、湿等十剂予以分类,共选药420种,分别对各药的性味、七情、主治、归经及禁忌等方面予以详细论述。书中还记述了前贤的有关论述间附作者按语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喉科《重楼玉钥》早已盛行于世,习是科者,罔不奉为圭臬,不知更有精当切用之续篇在也。本书为歙县郑氏秘藏,盖郑氏之喉牙科名垂数世,皆得力于此。且正编为仆人窃出,流传于世,故续篇益加重视。同治初年,周君邦彦,以数十青蛈得于旧书摊,以非专科,赠诸章社友之尊甫,亦无暇流览,洎媳患科险症,采用本书中方而愈,始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感症宝筏》,何廉臣撰。何廉臣重订清代吴贞的《伤寒指掌》,将书名改为《感症宝筏》。该书认为伤寒是热病的总名,书中首论六经本病,次述变病类病。其论六经病证,先列主要症状。次以方证并治。书中博收了治疗外感病证的古法与新法,古法悉本《证治准绳》《医宗金鉴》以及《伤寒来苏集》等,新法则参叶天士、薛生白等的治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