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,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。全书共10卷,附指南总论3卷。分伤风、伤寒、一切气、痰饮、诸虚等14门,载方788首。初刊于1078年以后。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。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,而书名、卷次也有多次调整。最早曾名《太医局方》。徽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脉义简摩》,脉学著作,8卷。清代周学海著。成书于光绪十七年(1891年)。此书援引宋以前医籍中有关脉学之论述进行诠释。卷1~5分别为部位类、诊法类、形象类、主病类,于诊脉部位、方法、各种脉象之形态及其所主病证详细论述;卷6为名论汇编,集李中梓人迎气口说、李杲内外伤辨等医论;卷7~8为妇科和儿科诊法,述妇人常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明医指掌》,综合性医书。十卷。明·皇甫中撰注,明·王肯堂订补,邵从臬参校。撰年不详。仿效吴恕《伤寒活人指掌图》之体例,歌赋与论述相结合。全书共十卷,首列病机赋及药性歌等,下叙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各科常见病证治,有方有药、辨证详明。卷一病机赋、经络总抄及龚云林“药性歌”;卷二~七内科杂病;卷八为五官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古本康平伤寒论》简称《康平伤寒论》。汉·张仲景所撰《伤寒论》的古传本之一。系1346年(日本贞和2年)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。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(1060年),故以“康平”为书名。本书较北宋本《伤寒论》为早,但篇次少于宋本。全书共12篇。在个别条文与文字方面也与宋本互有出入,特别是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丹台玉案》,综合性医书,6卷。明代孙文胤撰,成书于崇祯九年(1636)。本书积作者平日治验,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75门病证及脉形、脏象图说、各脏用药治法。卷1首论脉镜诊断,后列调摄养生16条,继之以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。卷2至6分别介绍伤寒、温病、瘟疫、杂病、妇人、小儿、五官、外科的多种病证。依因、证、脉、治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古代中医药学著作,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,成书于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时距《本草纲目》刊行已近两百年。其书以拾《本草纲目》之遗为目的,共十卷,载药921种,其中《本草纲目》未收载的有716种,包含了不少民间药材,如冬虫夏草、鸦胆子、太子参等,以及一些外来药品,如金鸡纳(喹啉)、日精油、香草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外科学讲义》,清代刘恒瑞编写的一本外科类中医文献,一卷,成书于清宣统三年(1911)。本书主要论述外科痈疽、疔疮、杨梅疮毒、痔疮、臁疮、皮肤病、流火等病症的辨证、治疗,尤以痈疽、疔疮为重点,突出对疮面局部的辨证,强调内外治法并重,共收载内服外用方剂一百零九首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幼科类萃》,明代王銮撰,二十九卷,约成书于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。卷一载小儿受胎禀赋厚薄不同、护养论等医论九篇;卷二载小儿脉证总论,论五脏虚实所主等诊断类十四篇;卷三至卷二十九为临证类,共载初生门、惊风门等二十六门,涉及内、外、口齿、五官等科,每门先论脉法,再述病因及诊治。本书汇集我国明以前众多儿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