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明医指掌》,综合性医书。十卷。明·皇甫中撰注,明·王肯堂订补,邵从臬参校。撰年不详。仿效吴恕《伤寒活人指掌图》之体例,歌赋与论述相结合。全书共十卷,首列病机赋及药性歌等,下叙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各科常见病证治,有方有药、辨证详明。卷一病机赋、经络总抄及龚云林“药性歌”;卷二~七内科杂病;卷八为五官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病机沙篆》,内科著作。明·李中梓撰,清·尤乘增辑。刊于1667年。全书分列中风、虚劳、噎膈等十二种内科病证。各证摘录历代医书相关内容的精辟论述,分析病机、病因、症状,然后确定治法,列出处方。有论有方,以论为主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福寿丹书》,又名《万寿丹书》,作者为明末清初人龚居中。本书上承汉季四时养生论,东晋葛洪“藉众术之共成长生也”的修身观,中取初唐孙思邈的养性、服食原则,宋代以来内丹养生思想,下摘张三丰、朱权等人摄生之要,是我国著名的养生学典籍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轩岐救正论》,医论著作。六卷。明·萧京撰于1644年。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,执方误人,采集《内经》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,故以“轩岐救正”为书名。卷一医论,统论生理、病理、治法和方剂;卷二四诊正法,以脉诊为主兼及望、闻、问三诊;卷三药性微蕴;卷四、五作者医案;卷六医鉴、病鉴,内容系告诫医家、病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证治心传》 医论著作,刊于崇祯年间。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,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。书中阐论证治总纲,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,明虚实、别标本、因人、因地、因时用药等颇为细腻。在治病须明阴阳虚实,必审四时用药,辨证订方必先审四诊等方面发挥尤多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删补颐生微论》,四卷。明·李中梓撰。李氏曾撰《颐生微论》,后作者予以删补,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,改名《删补颐生微论》,刊于1642年。全书分述三奇(精、气、神)、医宗、先天、后天、审象、运气、脏腑、虚痨、邪祟、伤寒、广嗣、妇科、药性、医方、医案等24论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温疫论》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,是中医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。分上下两卷,明代吴又可撰于崇祯十五年壬午(1642年)。吴又可在《温疫论》中创立了“戾气”病因学说,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,明确指出“夫温疫之为病,非风、非寒、非暑、非湿,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”。创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医镜》,综合类著作。旧题明王肯堂撰,蒋仪校订。四卷。肯堂有《证治准绳》已著录。据蒋氏所撰凡例称:“先生手示此编,指其大要,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证用药,真昭彻如镜,遂以‘医镜’名编。”刊于崇祯十四年(1641)。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景岳全书》,明代张介宾撰,六十四卷。首选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伤寒》《金匮》之论,博采历代医家精义,并结合作者经验,自成一家之书。《全书》成于景岳晚年,在其殁后刊行。首为《传忠录》三卷,统论阴阳、六气及前人得失。次《脉神章》三卷,载述诊家要语。再次为《伤寒典》《杂证谟》《妇人规》《小儿则》《痘疹诠》《[阅读全文]
摘要:《丹台玉案》,综合性医书,6卷。明代孙文胤撰,成书于崇祯九年(1636)。本书积作者平日治验,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75门病证及脉形、脏象图说、各脏用药治法。卷1首论脉镜诊断,后列调摄养生16条,继之以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。卷2至6分别介绍伤寒、温病、瘟疫、杂病、妇人、小儿、五官、外科的多种病证。依因、证、脉、治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