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难经疏证》,医经著作。二卷。日本·丹波元胤撰。本书首列其父丹波元简《难经解题》一篇,作者征引各家学说结合个人见解补其剩义。其后参考《难经集注》《难经本义》《难经经释》等书,分别将八十一难予以疏证。所写按语补足了注文之不足,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订了《难经》的原文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伤寒论浅注补正》,《伤寒论》注本,7卷。清代唐宗海(容川)撰,刊于清光绪十八年(1892)。本书系唐氏补正陈修园《伤寒论浅注》者。卷一为太阳病,卷二为阳明病,卷三为少阳病,卷四至卷六为三阴病,卷七为霍乱、阴阳易差后劳复、辨痉湿暍等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济世神验良方》,撰人不详。成书于清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以前。全书分为32门,约9万字,内容丰富,诸科皆备。各门之前列有总论。首论病因、病机及症状;次论诊法、法则与适应症。每门结尾附余论。作者善于将内经、千金、金匮、河间等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思想,融汇其主治原则之中,并畅其文义。全书博采众家之长,自制成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外治寿世方》,清·邹存淦所著。分《外治寿世方初编》和《外治寿世方续编》两部分。初编按病种、人体部位以及妇、儿、急救、杂治分为六十二门,载方二千四百余首;续编则以膏丹立目,收外治膏丹约八十余种。所治诸症统括内、外、妇、儿等各类疾病,并兼及养生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金匮玉函要略述义》,三卷,日本·丹波元坚撰。《述义》体例与《辑义》同,主要为补充《辑义》的未尽之处而作。在参校和补充了《辑义》未涉及的版本和注本的基础上,专于理蕴未尽之处,摘其原文,反复考订,以伸其义,而对《辑义》阐述透彻之处即不复赘言,故《述义》并非原文逐条逐句的注释,当和《辑义》互参,其义始备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胎产心法》,产科专著,3卷。清代阎纯玺(诚斋)撰,约成书于雍正八年(1730年)。作者参照前人临证经验,分述胎前、临产、产后诸病的病因证治。提出“凡妇人受胎之始,有以固其根;临产之际,有以防其变;既产之后,有以保其生”的见解。每论先议病证,后附方药。本书据受胎、临产、产后之过程分为三卷,卷上载逐月养胎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正体类要》,2卷,明·薛己著,成书于1529年。全书分上下两卷,上卷为正体主治大法、仆伤之症治验、坠跌金伤治验和汤火所伤治验4门,下卷附诸伤方药。全书记载内伤证治19条大法和治验医案65则(85例),方剂71首。书中强调体表脏腑相关,主用八纲辨证及气血辨证,重脉理,轻部位;重内治,反对单纯用手法和外治法;主张平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身经通考》,清·李潆撰。分为《答问》《图说》《脉说》及《方卷》四卷,详释了人身体表部位及脏腑的名称含义,论述了体表各部的经脉分布,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的循行以及脏腑的功能、病候及治疗,阐述了脉象的机理及其在诊断方面的运用,谈及五运六气、药物归经以及针刺穴位等问题,并附有方药,可谓理法方药、内外妇儿无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经效产宝》,产科著作,又名《产宝》。3卷,续编1卷。唐代昝殷撰于大中六年(852年)。是现存最早的产科名著。原书52篇论,371方;今存本共41篇论,374方。本书注重妇女妊娠期以养胎保胎为主,治疗上力求调理气血、补益脾肾为辅。卷上列妊娠病12论、产难4论,包括安胎、食忌、恶阻、漏胞下血、身肿腹胀、胎衣不下等妊娠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脉理求真》是清朝黄宫绣编撰的著作。较详细地介绍了脉诊部位和各种脉象的主病,并论证了各家的论说。他结合自己的经验,注释了《新增四言脉要》《十二经脉歌》和《奇经八脉歌》,并附有《脉要简便须知》,对脉法中的某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了扼要论述,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脉法的参考资料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华氏中藏经》为综合性医著,又名《中藏经》,旧题汉·华佗著,撰年不详。本书医论部分共49篇,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,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、生死逆顺之法。所述病证包括阴厥、劳伤、中风偏枯、脚弱、水肿、痹证、痞证、瘕瘕积聚等内容,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、痈疽等病证,书中对一度盛行之“服饵”也有较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疠疡机要》,麻风专著。三卷。明·薛己撰。约刊于16世纪中叶。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、变症、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等予以全面阐论和辨析。尤其可贵的是本书收载麻风病治疗验案较多论述病候,条目比较清晰。现有《薛氏医案》本。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