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古代中医药学著作,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,成书于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时距《本草纲目》刊行已近两百年。其书以拾《本草纲目》之遗为目的,共十卷,载药921种,其中《本草纲目》未收载的有716种,包含了不少民间药材,如冬虫夏草、鸦胆子、太子参等,以及一些外来药品,如金鸡纳(喹啉)、日精油、香草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幼科类萃》,明代王銮撰,二十九卷,约成书于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。卷一载小儿受胎禀赋厚薄不同、护养论等医论九篇;卷二载小儿脉证总论,论五脏虚实所主等诊断类十四篇;卷三至卷二十九为临证类,共载初生门、惊风门等二十六门,涉及内、外、口齿、五官等科,每门先论脉法,再述病因及诊治。本书汇集我国明以前众多儿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丹溪手镜》全书三卷,共一百六十篇。主要依据《伤寒》《金匮》明辨类证,对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杂证辨析,以示辨证论治之典范。为《丹溪医集》之一。丹溪先生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,博采众家之说,揉为一处,处处阐发个人独到见解,对于病机概括得尤为精当,如在“项强”一篇中,对痓病病机的阐述中说:“痓亦项强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药性切用》是清代徐大椿撰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,成书于清乾隆六年(1741年)。 为《徐灵胎医略六书》《徐灵胎医书三十二种》之一。但亦有非徐氏所撰之说。全书收药七百二十六种,分草、木、果、菜、谷、金石、水、火、土、禽、兽、虫、鱼、鳞、介、人十六部。每药依次阐述异名、性味、归经、功用主治、炮制、禁忌等[阅读全文:]
摘要: 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