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《石室秘录》是中医古籍中唯一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和标目的著作。全书分6卷,依次分为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集,各集之中以治法为目。其中,礼集中载14种治法,乐集载30种治法,射集中载39种治法,御集中载33种治法,书集中载12种治法和17论,数集中载有7大类疾病(7门)和16种杂病。全书论述总计128法、17论、7门、16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幼科折衷》属于儿科著作。作者秦景明认为以往幼科诸方中的论治,或偏寒,或偏热,或喜补,或喜泻,遂取各家之长而弃其弊,故以“折衷”为书名。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,颇有独到见解。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,其次节引《内经》以下诸家之论,后为治法。率多平正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运气易览》是明代汪机编辑,门人陈桶校正的一本基础理论类中医著作,成书于明嘉靖七年(1528),系《汪石山医书八种》之一。该书取《素问》五运六气之说,论以明其理,图以揭其要,歌括以便于记诵,为初学运气者入门之书。载有六气主病方六首,五运主方十五首,多为治外感病常用方剂,其中六气主病方中风胜燥制火并汤、水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四圣悬枢》,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撰(1751年)。是论述瘟、疫、痘、疹之专书。“黄氏鉴于历代医家于瘟、疫、痘、疹四病,其论多杂乱无章,其药多孟浪不精,乃溯源《内》《难》经者,参以魏晋以来前贤之论,撰《四圣悬枢》五卷。前四卷对病之原始要终,以六经辨治,所拟诸方,均宗四圣之旨。卷五伊公四问,辨难前四卷所未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诊家正眼》,明·李中梓撰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。原刻本已散佚,今流传本系李氏门人尤乘于清康熙六年(1667年)重予考订、增补而成。2卷,49篇。以《内经》《难经》为基础,广引历代医家有关脉学论述,以按语或注释形式阐述脉学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。内容全面,包括脉象机理,切脉部位、时间和方法,切脉注意事项,正常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伤寒论注》是由清·柯琴编著的一本有关医学类伤寒著作。四卷。书成于1669年。柯氏在编注此书时,贯串了“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,不专为伤寒一科”的思想,对《伤寒论》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、校正。编法上的特点是“以证为主分篇汇论,挈其大纲,详其细目。证因类聚,方随证附,辨明异说,发挥隐旨。如麻黄、桂枝、白虎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本草正义》,即《张山雷医学丛书:本草正义》,是张寿颐在兰溪中医学校任教时所编之教材。书中分草、木、果、蔬、金、石、鸟、兽、虫、鱼、人等类。每味药名之下,首列《本经》《别录》原文,下列诸项有:“正义”,是阐述原文之义。“广义”,是《本经》《别录》以后各家论药之功用。“发明”,是张氏自己对该药的见解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幼科概论》,明代,作者未知。全书共分幼科论治、初生保治、非惊论、痰火闭症、木侮土症、指纹切要、四脉主病、脐风症论、初生后小儿杂症治法、婴儿护持得法可以避病说、药饵不可轻服论、观形象以辨寿天论、望形色审苗窍知表里寒热虚实说、婴儿蒸变论、五脏所属部位及病能的现象、胎毒论治、小儿游风丹毒、胎黄、论脾胃之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史载之方》,方书,2卷。或谓即《指南方》。北宋史堪(载之)撰于元丰八年(1085)。兼收医论、医方。医论有四时正脉、运气生病、脉要精微、伤寒论、为医总论等。其中“伤寒论”篇,详析治疗伤寒“四失”,论述伤寒的病机和诊断,说理轩豁精透。“为医总论”篇阐述为医应认真辨证,谨慎用药,议论平实可取。医方分列大府[阅读全文:]
摘要: 《千金宝要》,六卷(又有八卷本或十七卷本,后本系析篇为卷)。宋·郭思编。刊于1124年。系取孙思邈《千金要方》及《千金翼方》中的简、便、验方及针灸法汇编而成。共分妇人、小儿、中毒等17篇。其中医论一篇,系摘录《千金方》中有关病机、制药等内容编成。1124年,将此书刻碑于华州公署,以广流传。明景泰六年(1455年)[阅读全文:]